学术期刊

Academic Journal

期刊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期刊动态 >> 正文

2004年第2期主要文章摘要

 

殷叙彝(中共中央编译局  北京  100032)
【摘要】本文全面论述了拉斯基1915年到1931年的多元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拉斯基的多元主义国家理论是他的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表现;他的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是他的坚定的民主社会主义立场和在一定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其主要缺陷是他完全否认国家拥有支配在它范围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事实,把其他社会组织的地位抬高到与国家完全平等的程度;从拉斯基的多元主义国家理论可以得出革命的结论,但他的思想主流是社会改良主义,属于费边社会主义的范畴。
普京治国方略的新走向
李兴耕(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北京  100032)
【摘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普京第二个任期治国方略的新特点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
社会结构变迁与俄罗斯政治转型
黄军甫(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上海200233)
【摘要】俄罗斯自独立以来,虽然经济分层充分、阶级分化深入,但这种以纵向分化为主的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并未导致现代性社会结构的出现。这是俄罗斯民主化进程举步维艰、政治转型道路崎岖不平的结构性原因。
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
郇庆治  杨晓燕(山东大学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济南 250100)
【摘要】依据对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的社区环境管理、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三维理论设定,本文以对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和聊城4城市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的基本结论是:就城市比较而言,青岛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最高,济南和聊城次之,威海最低,而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年轻、高学历和非生产性职业群体具有较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但总体来说,环境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全球化压力下的中国文化走向
魏恩政(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济南  250021)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文化的全球化打破了地区和本土文化的时空限制,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潮。从文化上接受共同价值,是融入世界的前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追求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人才与国力
张志慧(山东社会科学院  济南  250002)
【摘要】现代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竞争。我国的人才资源状况无论是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吸引与配置人才的机制上都不容乐观。因此,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提高人才的数量与能力,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就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时代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信息时代来临之际的苏联解体和美国超强,右翼认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左翼则寄望于信息共产主义。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全球革命,战略重点在发达西方国家,变革手段倚重于新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社会主义的未来取决于:西方如何在信息化中实现社会变革,中国如何在信息化中实现社会发展。两者的汇流将开辟信息时代全球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越、老、朝、古四国经济改革比较
崔桂田(山东大学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济南  250100)
【摘要】本文从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消费品分配方式和对外经济开放四个方面对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四国的经济改革进行了比较,认为越南、老挝的改革属于一种类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两者的差别在于市场化的程度;朝鲜、古巴属于一种类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改良”,两者的差别在于利用市场因素的多少。
第三条道路”还在走?
罗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列所  北京  100732)
【摘要】“第三条道路”近几年虽然从风风火火变得不再流行,但由于总的时代背景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没有完成,“第三条道路”实际上还在走,只是走得艰难、彷徨。
金诺克改革与英国新工党
王  燕(北京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要】1994年布莱尔担任英国工党领袖,对工党进行全方位改革,并将之称为“新工党”。但新工党包含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新的,很多改革在工党前领袖金诺克鉴于史密斯任职工党领袖时间短暂(1992-1994),除变革工党各项选举制度外,并无大的举动,工党实处于一种过渡期,为突出议论主题,本文省略之。时期就已完成。本文通过对金诺克改革的分析,表明所谓“新工党”同金诺克时期的“旧工党”之间虽有差异,但更多的是一种继承延续而不是一种分离甚至对立,因而不能简单地以“新”或“旧”对两者进行界定。
试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体制变革
何 强(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  北京100091)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了摆脱危机、走出困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体制进行了深刻的调整。社民党通过大力丰富执政资源,实现了社会基础的多元化;通过积极发展青年和妇女党员,实现了党员构成的合理化;通过变革党的组织体制,实现了决策机制的民主化;通过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了组织沟通的信息化,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75471 传真:86-531-88375471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